首页/栏目/内容头部广告位(手机)

 > 资讯

戈壁滩上忆峥嵘,青春接力续荣光

2025-08-25 16:43:54 来源:互联网

内容头部广告位(手机)

导语:2025年7月11日至7月27日,为传承并弘扬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马兰精神,南京航空航天大学“马兰之声”社会实践团奔赴新疆马兰,开展一系列学习与交流活动。团队成员深入马兰红山军博园、马兰烈士陵园、林俊德纪念馆、程开甲广场等地,追寻先辈足迹,传承马兰精神,以实际行动彰显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,在戈壁深处奏响新时代青年的信仰之歌。

红心溯源:戈壁深处叩响精神密码

大漠铸核盾,生命写忠诚。2025年7月19日,团队成员参观马兰红山军博园,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,深入了解中国核试验基地的发展历程和先辈们的奋斗故事。在讲解员的深情讲述中,团队成员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,见证了马兰人以“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”的豪情壮志,为祖国核事业奉献青春与热血的壮丽篇章。团队成员在蛙鸣山驻足凝视,仿佛穿越时空,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对话。 

1.jpg

团队在马兰红山军博园合影。史涵宇 摄

青松铸忠魂,丰碑刻丹心。在马兰烈士陵园,团队成员手捧鲜花,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,缓步走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。陵园内,400多位为祖国核事业献身的英雄在此安息——他们中有运筹帷幄的将军,有隐姓埋名的科学家,也有默默奉献的普通官兵,虽工作职责不同,却都以生命诠释了“大漠忠魂”的赤诚本色。在陈达院士墓前,团队成员肃立默哀,深深鞠躬,用无声的仪式表达最深切的追思。“这座陵园不仅安息着英烈,更矗立着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。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带队教师动情地说,“我们要将先辈们‘献了青春献终身’的爱国情怀带回校园,让马兰精神在新时代学子心中生根发芽,激励更多人投身科技报国的伟大事业。” 

2.jpg

团队在马兰烈士陵园合影。史涵宇 摄

忠魂铸戈壁,薪火照千秋。走进林俊德纪念馆,时间仿佛在此凝固。展柜中那支磨损严重的计算尺,玻璃下泛黄的演算手稿,墙上定格着林俊德院士在病榻前仍坚持工作的最后影像——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诉说着“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”的壮美人生。团队成员驻足在“核试验场上的最后坚守”主题展区前久久凝视:画面中,戴着氧气面罩的林院士,颤抖的双手仍紧握科研资料,心电监护仪的曲线与演算纸上的数据曲线交织成生命最后的华章。

3.jpg

团队在林俊德纪念馆前合影。史涵宇 摄

移步程开甲广场,花岗岩浮雕墙上镌刻着程开甲院士甘于奉献、献身科研的一生在戈壁阳光下熠熠生辉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践团队成员列队于程开甲院士雕塑前,低头默哀。“他们用算盘打出了原子弹的数据,用生命丈量了忠诚的厚度,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,什么是马兰精神的核心。”,团队成员在参观笔记中写到。

4.jpg

团队在程开甲广场合影。史涵宇 摄

校际同心:共建路上解码马兰精神

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“今昔对话马兰”硕博实践团在马兰永红小学联合开展主题座谈会。两校师生围绕“专业知识与马兰精神的时代融合”展开深度交流,从核能原理到科研报国,从科学家精神到青年使命,碰撞出思想火花。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以核电技术为切入点,阐释科技报国的实践路径;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子结合陈达院士事迹,生动展现马兰精神与航空航天领域的紧密联结。座谈会后,双方共同参观核试验基地辐射探测实验室,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深化对马兰精神科学内涵的理解。

5.png

团队成员与上海交通大学交流合影。王晞未 摄

为深化支教课程创新、生动弘扬马兰精神,我校与浙江大学马兰工作室联合举办“马兰精神传承与发展”专题座谈会。会上,双方重点围绕话剧艺术这一创新载体展开深入研讨,围绕“如何以林俊德院士、陈达院士等功勋人物的感人事迹为蓝本进行系列话剧剧本创作”这一主题进行经验交流,通过艺术化呈现让马兰精神焕发新时代光彩。

6.png

团队成员与浙江大学交流合影。史涵宇 摄

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携手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克拉玛依校区走进拥军社区,开展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宣讲活动。通过主题演讲、互动问答等形式,向居民和青少年讲述马兰先辈的奋斗故事,传递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、自力更生、 艰苦奋斗”的马兰精神内核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7.png

团队成员在拥军社区合影。史涵宇 摄

本次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,也是一堂生动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“马兰之声”社会实践团在实地探访中感悟马兰精神,在支教交流中传递青春力量。未来,团队成员将继续以马兰精神为指引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铮铮誓言。 

(南京航空航天大学 于芳迪)

内容底部广告位(手机)

上一篇:中科羊草入选《国优品牌网》

下一篇: